城門水塘位於新界中部,在大帽山針山與草山諸峰環抱的城門谷內。城門一名源於明末將領李萬榮在谷地興建用以抵抗清兵的城門寨。
城門水塘始建於1923年。當時原有八條客家村落,分別為老圍、白石窩、陂頭肚、石頭見、芙蓉山、南房(塘)、大陂瀝和河背瀝。隨著水塘的興建,八村的村民被遷徙至錦田及魚角等地。1936年水塘落成,時值英皇登基25年,故當時水塘曾改稱銀禧水塘。現時在水塘主壩仍有一座石碑紀念相關歷史。
城門水塘是香港首個開闢作郊遊及設置燒烤設施的地區,其所在的城門郊野公園也是香港首批劃定的郊野公園之一。水塘塘畔廣植白千層,在塘水滿溢時,白千層倒影處處,吸引不少遊人前來遊覽。
城門水塘周邊的遠足路線繁多。主線是一道平坦的環塘路徑,水塘的東面主要為山徑,西面為林務車路,途中休憩點甚多。此環塘路徑外接多道支線:西面可上走大帽山;東面可攀登針山及草山;南面可接金山;另有支徑可通往鉛礦坳、龍門郊遊徑及下城門水塘等地。前往城門水塘,可由荃灣乘公共小巴至總站城門道下車。
Comments